简略信息一览:
华为造梦,余承东造车
1、近日,市场上盛传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离职,余承东独掌智能汽车业务的消息,让外界对华为的造车事业有了更多的猜想。到目前为止,华为仍然坚持“不造车”,即便是华为深度参与的AITO问界品牌,也没有悬挂华为的标识。
2、“华为没有必要下场造车,问界就是华为生态汽车,通过成立问界生态汽车联盟,选择少数几家车企加入,强强联合、共同开发,把体验打造到极致,做好产品区隔,共同抓住汽车行业变革的时间窗口。”余承东补充道,“华为紧密合作的车企会在一两年内率先走向盈利,并且会成为中国盈利最好的车企之一。
3、北京一家AITO体验中心的销售对汽车产经表示:“我感觉华为已经打开市场了。刚开始人们来店都说,‘华为怎么造车了’,现在的客户都说‘我看看这辆车’,没有一开始的疑问了。”据他透露,他所在门店2月售出20台问界M5,而北京全市100多家门店,2月共售出一千多台,全国2月共售出1万余台。
华为造不造车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又相信了余承东
月1日,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(2023)上,华为常务董事、终端BG CEO、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出席并发表演讲,不仅分享了华为在汽车业务上的布局与思考,还回应了最近热度较高的“华为不造车”禁令事件。
年底,任正非签署“华为不造整车”承诺,暂时性平息了外界对于华为入场造车的各种传言。但进入2023年,这份有效期3年的承诺即将到期,各路传言又开始流传起来了。近日,华为常务董事、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接受媒体***访时,再一次重申华为不造车。
易车讯 在202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,华为常务董事、终端BG CEO、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回应了这几天热议的华为不造车风波。他表示:本来我们希望以问界,作为跨界合作的品牌,所以我们把它前面加了“HUAWEI”,结果这两天,我们公司又说要把“华为”去掉,在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。
华为不「单独」造车 华为作为一家在汽车业务上与多家车企都有着合作的公司,其此前对于汽车相关业务的定义是「华为不造车,帮助车企造好车」。 而在AITO 问界第 10 万辆车下线仪式上,余承东则对「华为不造车」进行了全新阐述:「不单独造车,是和合作伙伴一起造车」。
易车讯 日前,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,华为于2020年11月在心声社区发布《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》的帖子,明确表示不会造车。
问界第十万辆下线,余承东说华为不「单独」造车
1、月 26 日,AITO 问界品牌第 10 万辆下线仪式在重庆赛力斯智慧工厂举行,此次下线的车型为问界 M5 高阶智驾版。 从2022 年 3 月 5 日以来,AITO 用 15 个月走到了第十万台交付的关口。
2、月27日,仅用15个月,AITO问界第10万辆量产车正式下线,成为最快达成这一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车品牌。在现场,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以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分别发表讲话。余承东表示,AITO问界15个月达成十万辆下线,标志着用户对我们的认可与信赖,验证了华为智选车模式的成功。
3、AITO问界第10万辆量产车正式下线,15个月实现里程碑式突破,成为最快达成10万辆下线的新能源汽车品牌。
4、从发布到十万台下线,问界实现了0到1的积累,而从1到N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 0 智能驾驶会是问界新的增长点吗? 作为华为智选车模式的第一个品牌,可以说没有哪个品牌像AITO问界这样充满话题性。
5、易车讯 近日,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北京永安世达科贸有限公司将“问界”商标(12类)转让、移转给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申请已经核准。第12类商标主要覆盖汽车和各种运载工具,包含汽车、电车、摩托车及其零部件等。
6、华为不造车,变成了华为不单独造车。这是余承东在推进问界联盟过程中迈出的最坚实的一步。现有主机厂与华为问界合作造车的可能性正在变大。关于造车,华为从未离开过聚光灯。
余承东为何敢说“华为改写智驾版图”?
1、余承东坦言,目前智能驾驶系统的成本仍然偏高,应用于30万元以下的车型,其成本压力很大,但通过与合作伙伴的携手,赋能品牌向上,打开中高端车型市场后,就可以使华为车BU实现商业闭环和扭亏为盈。
2、月23日的发布会尾声,余承东在结束主题演讲后向现场所有人鞠了个躬,然后用这句话为整场旗舰发布会作结。
3、如今,小米已经亲自下场造车,百度也选择与吉利深度合作,只有华为还在坚持原有路线,可见,余承东比其它巨头更加笃信这一技术路线,他要进行一场义无反顾的豪赌,正所谓“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?”自己的命运,终究要由自己操盘。
关于余承东想做华为问界生态平台,以及余承东畅谈在华为的24年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,感谢你的耐心阅读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