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略信息一览:
- 1、造车资质仍未证实,雷军梦想的小米造车之路还有多少坎坷?
- 2、【e汽车】为啥“看衰”小米造车?
- 3、华为汽车波动,小米汽车慌张
- 4、周钘怎么又回五菱了
- 5、周钘重回五菱正名,宝骏悦也能否一炮打响?
- 6、小米汽车,失意“上半场”
造车资质仍未证实,雷军梦想的小米造车之路还有多少坎坷?
对于如今入局汽车行业的企业而言,造车资质是一道无论如何都必须跨过去的坎。就拿前不久才倒下的自游家距离,自游家旗下车型自游家NV都已经万事俱备,可是却因无法得到有效的造车资质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,最后只能落得个黯然离场的狭长。
对于新造车企业来说,获得造车资质不外乎“借壳、买壳、造壳”三种方式,“借壳”即代工模式,“买壳”即企业直接购买生产资质,“造壳”企业自己申请资质。显然,第三种不是首选。而小米的强项是汽车本身的设计研发、市场营销等,也许不一定非要自有工厂、亲自造车。
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,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,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。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,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,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。
【e汽车】为啥“看衰”小米造车?
1、距离量产时间还有一年的时间,小米大量招聘营销公关人才,搭建市场销售、品牌传播体系,为小米汽车蓄势。而恰恰在这个关键的时候,负责人入职仅7个月便离职,这不仅仅对小米汽车的人事组织是一大考验,也或多或少给小米造车又蒙上了一层神秘阴影。
2、央视之所以不看好这些跨界造车的企业,主要还是现在新能源 汽车 注水太严重了,问题车很多。电池续航问题,自燃问题都还没解决,智能驾驶技术也还未成熟,造车讲的是精耕细作,细水长流,盲目跟风去造,很难有什么好产品出来。
3、二是生态的降维打击,在《答网友100问》里,小米官方提到:小米澎湃OS打造的小米智能座舱系统,目前已有超过1000+款小米智能生态设备可无感上车。这是一个强大的生态能力,是除了目前华为之外,任何一个主机厂都做不到的核心竞争力。第二个优势,小米SU7已经初步构建起高性能的产品差异化。
4、很明显,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系统与手机行业的制造技术有密切的关联。且随着政策的扶持和发展,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也具有诸多的潜力。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最大的不同就是摒弃了燃油操作的相关系统,而更大限度的在车上安装众多的电子设备甚至智能系统。雷军的小米生态链则可以完美链接了这一需求。
华为汽车波动,小米汽车慌张
1、如此场景端的完善,将会带来体验上的提升,而这也是车企造手机,手机厂商造车的一大正向***。 其二,小米销售网络的加持。类似华为智选车模式的销售方式,与小米销售网络的融合,将为小米汽车的销售带来足够多的窗口。 其三,小米技术的加持。
2、年上半年,华为进军汽车制造业的传言沸沸扬扬。一片喧嚣声中,华为还没来得及辟谣,小米就先抢风头,放出爆炸性消息——小米要造车了。彼时,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称踏上最后创业之路,“为小米汽车而战”。冤家都去造车了,华为仍未动摇不造车理念。
3、小米汽车虽然智驾能力尚待揭晓,但已展示了初步的城市NOA能力,搭载英伟达Orin X芯片,显示出其在产业链上的广泛布局。华为与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,小米的万物互联生态和AIoT优势可能使其脱颖而出。华为通过华为智选车支持,聚焦于技术赋能,而小米则追求好车品质与用户体验。
4、华为可以让小米“造好车”,但用华为,会丢掉“灵魂”;其它供应商可以让小米造出车,但可能会缺少竞争力。要知道,现在新能源淘汰赛已经开始,留给小米试错的机会并不多,留给小米的时间区间也不长。华为车BU分拆,是“助力”还是“阻力”,全在小米一念之间。
周钘怎么又回五菱了
1、从小米汽车离职后的周钘,已经重新回到上汽通用五菱。据《出行范儿》从多个渠道确认,周钘目前担任宝骏相关市场营销工作。周钘于2022年8月前后加盟小米汽车,担任营销负责人,直接向雷军汇报。在加入小米汽车前,周钘的职位是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,负责五菱营销工作。
2、因为定价格要考虑的因素太多,说到底上汽通用五菱让他回来,是要复兴宝骏继续帮企业卖车赚钱的,成本高规模没起来,周钘为此“头疼”了好久,微博上经常大晚上的吐苦水,焦虑的一匹! 回到悦也这款竞品硬派越野风格的电动代步小车,价格贵点就贵点(相较于这个级别和细分市场而言),最贵也就八九万,十万都不到。
3、“我回五菱了,回五菱之后做的第一个产品,悦也,能不能再创宏光MINI 的辉煌?答案,显然是不能的,但从全球来看,小型硬派纯电SUV ,他是唯一选择,承认不是遥遥领先,也不是500万最好!”周钘5月9日在微博上说。离开小米,这是周钘的第一战。
周钘重回五菱正名,宝骏悦也能否一炮打响?
1、这一点,其实到了宝骏悦也这里,有一定策略性调整,但本质上“换汤没换药”,定位依旧是瞄向都市里的潮男靓女。 当然,宝骏品牌定位本来就高于五菱,如今宝骏也进军电动代步车市场,悦也的定位和定价,自然也比五菱的MINI EV家族,都要高一截。
2、在此次宝骏品牌焕新的宣传中,我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——周钘。其曾带火了五菱宏光,并且使得宏光MINI EV成为年轻人喜爱的“神车”,帮助五菱实现了转型。其在2022年曾短暂地加入过小米,并在今年年初重新回归上汽通用五菱,负责宝骏焕新后的品牌营销工作。
3、但是后来在“老东家”的召唤下,也有可能是“五菱情怀”的影响,周钘决定回归五菱,担任起复兴宝骏品牌的重任。值得一提的是,周钘也是从互联网造车回归传统车企的第一人。而回归五菱后不久,周钘就带来了全新宝骏的首款车型——宝骏悦也。
小米汽车,失意“上半场”
上半场,小米惜“小米” 此时此刻,经历2年多的时间,说小米汽车已经度过了造车“上半场”,可能还为时尚早;但不难推测的一点,在明年小米汽车正式亮相之前,骇人听闻的“幺蛾子”,大概率不会出现。 毕竟与华为类似,小米汽车也很爱惜“小米”的品牌形象。
卢伟冰表示,小米汽车刚刚结束了夏测,进展超出预期,维持 2024 年上半年量产目标不变。8月19日,小米集团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雷军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6张图片,其中一张图片中能清晰看到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等人手持横幅,横幅上面写着“为小米汽车而战”。
月19日,小米表示造车进展超过了预期,小米汽车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。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透露,小米汽车9月1日已在北京注册,首个工厂会落户在北京亦庄,目前已收到2万份简历,研发团队453人。
“小米汽车已于近期开始了交付中心的筛选工作,要求候选场地至少能提供120个车位,且建筑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。” “据某一零部件供应商表示,当前小米第一款车型的报价,已经完毕。” 毋庸置疑,自建工厂、全力造车的小米,走上了一条尤为艰难的孤独之旅。
上一个,号称“可以买技术”的车企,是来自恒大的恒驰汽车。而恒驰汽车最终的结局如何,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很清楚。所以笔者坚定地相信:小米作为一个刚进入汽车制造、研发行业还没有几年的“新人”,很难在一夜之间成长为“技术大拿”。
关于小米回应汽车营销负责人周钘离职,以及小米cfo周受资多厉害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,感谢你的耐心阅读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